有何特长和技能
考生在报考时,除了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选择学校之外,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专业。
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需要哪些因素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为了就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对所报专业的学习不感兴趣的话,即使再好的成绩也难以学有所成。所以,在选报专业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只有感兴趣的专业才容易学好,而且也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实际,量体裁衣
所谓实际,就是客观现实。由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兴趣爱好也会有差异,所以在选报志愿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量体裁衣,不要好高骛远,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动手操作,有的则喜欢动脑思考;有的擅长理论分析,有的善于实践应用......这些特长和能力,是做好某项工作的基础。所以,考生应结合自身的特长和潜质去选择适合自己潜能的专业。
三、注意各高校的学科优势
目前我国本科教育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工科为主,如机械类、土木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另一类则是理科为主的社会科学类专业,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两大类的院校都有各自的特色与强势学科,同学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目标来选择。
四、了解学校的录取规则
高考招生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一般说来,同一批录取院校中,除有特殊要求外,投档比例都相对稳定且变化不会很大。而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的调档线却可能相差较大。这是因为各省每年考生的报名人数、高考成绩以及各高校在当地投放的计划数不同造成的。为了使广大考生更加合理地安排填报志愿,避免落榜或滑档,教育部规定,每批次正式投档之前,省级招办都会向有关高校提供生源分布情况,即该省有多少名考生报考了该校及多少名考生报了这所学校等等信息。由学校进行筛选。由此可见,掌握一些有关院校的招生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五、参考相关科目成绩
有些大学(主要是重点大学)会按照一定比例划定专业课考试科目分数线。如果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别优异,达到其规定的分数标准,就有资格享受加分优惠。另外,部分院校的艺术、体育等专业还会对身体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