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咬春吃什么,春分节气吃什么
本文目录
北方初九咬春吃的是什么
咬春是吃萝卜,吃了萝卜才说明能够吉祥如意,是有取兆头的意思。因此我们可以有买一些白萝卜回来炖汤或者红烧吃,也可以买一些红萝卜直接回来切成丝凉拌吃。
咬春,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唐朝起《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自唐朝起,人们就已经在立春的时候吃一些时令果蔬了。而我国幅员辽阔现在因为地域的不同习俗,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例如有的地方喜欢在立春的时候吃一些萝卜,而有一些地区吃一些薄而劲道的饼,并搭配一些黄瓜丝,萝卜丝,土豆丝等等。
正月初九还有哪些习俗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人们要准备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进行敬拜玉帝。在中国的传统神话里,玉皇大帝是掌管诸神的最高统治者,神、仙、佛、圣、人间、地府都要听从他的安排,所以他在民间的影响力很大。正月初九作为玉皇大帝的诞辰,不管是天上要进行隆重的庆祝。
我国福建及台湾省等大部分南方地区传统习俗:正月初九敬天公。
汉族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认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对万物具有强大的统治力,正是基于这种观念,皇帝被称为“天子”。天子也必须顺应天意,如果违反了,就丧失天命,就会有一位真命天子来取代他。
无形的“天”同时也被具体化了,称为玉皇大帝,俗称天公。每年的正月初九为天公生日。“天公生”是我国福建及台湾省等大部分南方地区民间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年初七就开始制米龟、圆、牵、蒸发糕。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当“天”摆上八仙桌。没有庭院的,则摆在窗口边。随后摆上十二碗干鲜水果,十二碗素菜,以及蒸好的米龟、面干等。
也有些人家供荤菜,那就要双份的五牲,十分隆重。
打春的传统风俗文化,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京都风俗志》书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焚,故谓之‘打春’”。那时,人们纷纷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将土块放在牲畜圈,意为槽头兴旺。把粮食放在粮仓,意为仓满粮足。
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在卖皇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春牛图,春牛图上前面牵牛的那个男子,画的就是芒神。
彩牛绘身,鞭炮齐鸣,还有装扮成春官的人在道前相迎,接芒神、打春牛,这样的仪式历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宫里亲自出面操办这一切的。宋《东京梦华录》书中曾经记载:芒神和春牛“从午门中门入,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
北方地区的“初九咬春”究竟是什么意思
序言:在北方地区都会有初九咬春的习俗,其实初九咬春就是吃萝卜的意思,在北方地区正月初九的时候就会选择去吃萝卜,这也是很多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因为农历初九是玉皇大帝的诞辰,是非常至高无上的,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准备一些斋碗和清香花烛。会选择摆在露天的地方来膜拜苍天,这样也是为了祈福美好的愿望。很多北方地区的人民都会把正月初九称为萝卜会,而且有一部分的地区还会出现登高的习俗,会举行祭祀活动。
一、习俗
立春时节是需要吃一些新鲜野味的,这样才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因为很多人都会出现犯困的情况,所以才会称为咬春,这天都会以白萝卜为主,可以选择吃芥菜。可以选择跟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家人去郊外在外寻找,因为这个时节芥菜会钻出地面迎春,是非常方便采摘的。
二、咬春
芥菜采摘完之后拿回家清洗干净,可以选择用来炒鸡蛋,也可以选择蘸甜面酱,可以选择把芥菜剁细,做成青卷,也可以选择和猪肉混合在一起,用来包饺子,味道是非常鲜美的。白萝卜的吃法也是非常多的,可以选择用白萝卜炖肉,也可以选择直接清炒。因为不同的地区习俗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吃的食物也是会有所不同的,但是大部分人的北方地区都会选择在初九这天吃白萝卜。
三、食物
因为大部分的人身体都会缺乏一些营养元素,所以在春天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口腔炎和皮肤病等情况,这也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蔬菜食用过少而导致的,所以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很多地区都会选择多吃一些蔬菜和野菜,因为野菜生长在郊外污染是非常少的,而且吃法比较简单。
北方地区的“初九咬春”,都有哪些习俗
正月初九大部分人都以为是过年后的第九天,但其实在一些北方地区当中有“初九咬春”的习俗,这个习俗就让一些南方人比较好奇了,因为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那么初九咬村”的习俗到底有哪些呢?
一、吃萝卜
“初九咬春”这个习俗的侧重点在于“咬春”上面,“咬春”指的就是吃萝卜,而且一些北方人也会选择在初九这一天去逛庙会,庙会上的主角当然是萝卜了。长此以往,一些北方地区的人们会把逛庙会称为“萝卜会”,这一天象征着立春的到来,买个萝卜吃,代表迎接春天,而且吃萝卜有很多的好处,能够缓解人们的衰老,促进人体的消化,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自古以来都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因此在初九这一天去买个萝卜吃再合适不过了,在之前的老北京当中很多人都是挑着担子在胡同街,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卖萝卜,那时候不管多穷的人都要去买个萝卜给自己的孩子吃,让他去咬春。
二、膜拜苍天
如果你只认为正月初九是过年后的第九天,那么就太简单了,正月初九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天公主,它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古时候也是非常受到重视的,因为它是传说当中玉皇大帝的生日。玉皇大帝想必大家都知道是谁,他是所谓三界当中实力最强的人,是管理三界的神。所以到了正月初九这一天人们除了吃萝卜之外,一些北方的妇女还会准备香烛跟斋饭在露天的地方去祭拜玉皇大帝,希望玉皇大帝能够赐给他们福气,这种习俗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的向往。所以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比较幸运,跟玉皇大帝同一天生日。
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初九咬春”的习俗到底有哪些了吧?但这些习俗大部分都存在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很少见。
北方地区的“初九咬春”习俗,是指
北方地区的“初九咬春”习俗,是指吃萝卜。
我国北方地区“初九咬春”的习俗指的是吃萝卜。因为有这个习俗,所以萝卜成为了正月初九庙会上的主角,渐渐地人们就把正月初九的庙会称为“萝卜会”。
除了北方地区的“初九咬春”习俗,在四川达州民间还有在正月初九登高的习俗,当地人把这一天称为“元九登高节”。而在我国福建省的民间,一些信仰认为正月初九是闽越王无诸的诞辰,也会在这一天开展祭祀活动。
正月初九的习俗
正月初九俗称天公生,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是主宰三界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
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北方地区的初九咬春习俗,是指吃萝卜,这一风俗在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时尤为突出;除了山东地区外,其他省份也有类似的习 俗 ,据传说, 初 九 是 天 公(即玉皇大帝)的生辰 ,为了祈求天公的庇佑和赐福 ,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来庆祝或祭祀他 ;其中就包括了用白萝卜炖汤或者红烧后食用等做法以讨个好彩头(取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