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战四件套
武器战四件套,指的是在二战时期,苏联为了应对德国闪电战而研发的四种新式武器装备。
这四种装备分别是PPSh-41型40毫米高射炮、KPV-2型82毫米迫击炮、BTR-40型60毫米迫击炮以及DShV-50式75厘米火箭筒。
PPSh-41型40毫米高射炮是苏联第一种自行研制并批量生产的身管火炮系统,于1935年定型生产,主要用来对付空中目标。该炮的身管长4米,重达13吨,最大仰角可达80度,有效射击距离为15公里。
由于它的火力强大,所以被苏军视为"战争之神",成为当时苏德战场上最为重要的压制性武器之一。
除了Ppssh-41之外,其他三种武器也各有特色:
BTR-40是一种全封闭式无后坐力装置的高威力、低后座力、大口径反装甲两用步兵支援火炮。1943年开始列装部队。它采用单筒结构,由1门牵引车、1门自行火炮和3个弹药基数组成。
其主炮弹丸重达6千克,可穿透150mm厚的均质钢装甲。同时,这种火箭筒还可配用破甲弹、碎甲弹、发烟弹等多种战斗部,具有强大的攻击能力。
Dshv-50是一种超口径的反坦克导弹,1945年投产,主要用于打击敌方的轻型车辆、指挥所等目标。它采用串联式发射方式,每个导弹连有8枚待发的导弹,最大作战距离约5千米。
另外,DSHV-50还配有照明弹、燃烧榴弹、子母杀伤榴弹、化学干扰物等多种辅助战斗部。
KPV-2是一种带有双联装100毫米滑膛加农炮的履带式突击兵器。1944年服役,主要用来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它的最大射程可达12千米。
虽然这些新型武器的出现给德军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是面对着数量众多的敌人,仅仅依靠上述几种新式的武器装备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苏联人又想到了一种更加高效且实用的方法——使用大量的人海战术来对抗敌人。
所谓的人海战术就是指将士兵分成多个小组,然后让他们分别进入不同的阵地,利用人数上的优势来对敌人进行围歼。
这种方法在二战初期非常有效,因为那时德国刚刚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兵强马壮。但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德国的军事实力逐渐减弱,再加上他们缺乏足够的物资补给。最终导致他们的抵抗越来越无力,甚至到了后期只能选择投降的地步。
不过,德国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反抗的念头。他们在战败之后仍然坚持抵抗,并且继续研究如何对抗苏联人的进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