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先祖在哪里?,雨伞先祖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呢
伞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雨具和防风避寒的衣物、鞋帽等物品,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伞工艺技术体系——中国民间手工艺术之乡-嵊州(越剧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花边之乡"、"领带之都"。
一、古时候的人们用什么挡风雨?
1、用树叶遮蔽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记载:"古人无衣而裳者盖以叶为冒也"(即把叶子当衣服穿)。可见在古代没有发明纸之前,"披树大如 ? ,编之以复其数",就是利用树木来遮挡阳光或雨水。《说文》云:"冒,犹障子也";又《广韵》:"覆物曰冒;从木,象形","冒"字由三部分组成:上部分表示树枝的形状,中间部分的两个小圆圈代表树干上的洞眼儿,下部的两点则象征枝叶繁茂的样子。"冒"的本义是用枝条作成的屏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遮阳棚了。
2、兽皮遮盖
除了植物之外,《周礼·夏官·司裘注》(郑玄笺疏):"今之冠冕衣裳皆所以御风寒暑湿气者也...凡有服色章采文章华藻丽好之物皆有冒护身,故谓之被体。")还提到过一种叫做辟邪的动物毛制成的帽子,这种动物是一种类似熊的大型猫科动物的背部皮毛制成的一种装饰品。
3、布质遮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后,开始使用各种布料做服装及服饰配件。比如:《诗经.陈风·衡门》:“岂不尔思?远莫致予!谁适为此室?哪得任去留!”诗中的主人公就穿着一套漂亮的衣裙出门去了,这表明当时的妇女已会用丝绸制作成裙子作为外罩遮住身体防止风吹日晒了。(据考证此裙应是汉代流行的长袖衫。)
4、丝绢覆盖
到了唐代时期,由于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织物品种增多,织造精细美观。当时流行着两种纱罗制品:一种是素纱单层细密地经纬交织而成,称为重轻软绸缎;另一种是由双层或多层的薄纱重叠缝缀而成的轻薄透孔纱网。这两种纱罗的质地不同,但都是用来制作的礼服面料。其中素纱单层细的又称绞缬绫绮,多用于宫廷贵族妇女的日常衣着。
二、中国古代最早的雨具有哪些种类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雨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草笠:这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雨具。它是以茅草的茎杆为原料做成的一件斗状蓑衣,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上面开有一个个可以插竹枝用的凹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