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害指的是什么?除四害是哪四种
本文目录
除三害中的三害分别是什么
除三害中的三害分别是周处,蛟龙,白额虎。
故事: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好争斗,被乡亲们认为一大祸害。宜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宜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白额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浮沉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上了岸。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自己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
可又担心自己年岁太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闻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了’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显露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名忠臣。
除三害的三害是指什么
三害就是猛虎、恶龙和周处。周处除三害这个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
三国时有个人叫周处,他在义兴非常出名。当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因为他个子比较高,从小就死了父亲,没有读书的机会,人很野蛮,动辄就用拳头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
义兴邻近的南山有一只白额猛虎,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和家畜,当地的猎户也制服不了它。当地的长桥下,有一条大蛟(一种鳄鱼),出没无常。义兴人把周处和南山白额虎、长桥大蛟联系起来,称为义兴“三害”。这“三害”之中,最使百姓感到头痛的还是周处。
后来周处杀死猛虎、蛟龙后。他寻访有修养的名人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最终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这故事告知我们,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一个人首先应该知惭有愧,方能悔过自新。
农业上的“三害";指的是什么
药害蔬菜的秧苗柔嫩,耐药性差,农药使用不当,易产生药害。发生药害的主要原因是农药选择不当,浓度过高,配制不均,喷药时间不当,施用时用量过多。防止药害的方法是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进行对症下药,浓度要适当,配制时充分搅拌均匀,喷施雾点细而匀,不能集中局部地点喷施过长时间,以叶上有水滴下即可。如发现喷施浓度过大,应立即喷清水,避免发生药害。喷药时间宜在上午通风1~2小时后进行,严禁晴天闷棚时喷药。
肥害肥害是由于营养土配制不当,加入过量氮肥或腐熟不充分的有机肥,或根外追肥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蔬菜苗发生肥害时出现落叶、烂根现象。应合理配制营养土,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且要搅拌均匀。根外追肥时肥料浓度的配制要适当。追肥应在晴天早上通风1~2小时后进行。追肥后及时通风排湿。一旦发生肥害应立即喷水,并通风去湿。
草害由于苗床环境温暖湿润,床土肥沃,苗床易长杂草。杂草一方面与蔬菜苗争夺苗床养分;另一方面给蔬菜苗带来病虫害。要防治杂草害,首先应严格堆制营养土,使杂草种子在堆制期间死亡;在发生杂草害时可进行人工除草。
三害指的是什么呢
除三害”的“三害”是指猛虎、恶龙、周处。
出自《世说新语·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译文: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的人认为是一大祸害。
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两者)一起侵害百姓。
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无论时候早晚,总能有所成就。
文章写得十分精炼,无论从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危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精心选才,“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