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8 67
#头条创作挑战赛#
因为工作或学习培训的原因,多次在各级各类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就餐,接触过从北到南、从省直单位到乡镇机关食堂的不少厨师。
让人感叹的是,高手真的在民间。
特别是有几名厨师独具匠心,干一行爱一行,工作中精雕细琢,追求卓越,有自己的绝活,饭菜做得有口皆碑,令人尊重、敬佩。
厨师A,北方某镇机关食堂厨师。
用他的话说,从骨子里就爱做饭。
没有专门学习过烹饪。年轻时有意到省城的烹饪学校学习,无奈交不起学费,以试学的名义“偷学”了些烹饪基本知识。
以后边学边干,时时处处留心学习,属于自学成才。
A师傅做的基本是本地家常饭菜,比较符合镇干部的口味。某种程度上,由于他做的饭菜可口,也凝聚了镇干部。
县直单位干部下乡也愿意在该镇食堂就餐。甚至有的是有意安排在饭点来该镇下乡。一段时期,该镇的接待任务十分繁重,令主要领导头疼。
县里机关小食堂曾有意调他去服务县领导,考虑家在农村,父母妻儿拖累大,没有去成。
厨师B,南方某经济发达镇机关食堂厨师。
烹饪学校毕业,属于科班出身。
二十六七岁时,因为主刀本地一道名菜出名,被推荐到首都参加制作过国宴,先后三年。期间还曾到某国亲王和某开国将军家做过家宴。
可以这么说,他达到了制作本地这道名菜的天花板。
后来在镇食堂工作期间,饭菜深受镇干部和接待对象的好评。
特别是陆续培养了一批能传承本地特色饮食、弘扬传统饮食文化的厨师。
他们的厨房除了锅碗瓢盆,还有关于烹饪的书籍,年轻厨师会不时翻看,会跟人聊一些饮食文化。这些都十分难能可贵。
厨师C,北方某省直培训单位食堂厨师。
在浏览该单位网站时,偶然发现C厨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后来有机会了解到,其在烹饪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拿看似简单的蒸包子来说,吃过的人无不叫好,成为该单位食堂的一个品牌,不少人慕名而来。
C厨师蒸的包子所以深受好评,除了发面、调馅等因素,用他的话说,关键在于掌握火候和时间。包括上笼开火时间、出笼时间、上桌时间……这样才能确保包子的口感。
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用心尽心,好吃的奥秘根本在这里。
厨师D,南方某市直培训学校食堂厨师。
这个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不错,能满足南北不同地方的口味,十分不易。
特别是餐前瓜子,比较可口,吃起来十分上瘾,受到学员的欢迎。
据了解,食堂厨师D有自己独有的炒制配方和方法。
该瓜子被当地人称为“xx瓜子”,成为一个瓜子品牌,销售价格虽高于一般瓜子,仍供不应求。
每期培训结束后,不少学员会专门购买瓜子,或自用,或送亲友。据我了解,在其他地方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