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前身可以追溯至1963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省一流A类学科、浙江省重点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浙江师范大学高峰学科,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概括介绍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可以追溯至1963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1987年在原教研室基础上,学校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1999年成立社会科学教研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合署。2011年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学校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训为“尚德博学、求是创新”。
学院还拥有高层次的科研建平台,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政治伦理研究所”、“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师大基地”、“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在内的10个研究机构。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1)学术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团队优势。学院现有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39人,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博士(含在读)28人。其中45岁以下教师占比47.6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6.67%,学科专业背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师占比8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央马工程专家2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第三层次6人,入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人,省“之江青年”学者5人。博士生导师(兼职)4人,近5年与外校联合培养博士生11人。学院还聘任杨耕为双聘教授,聘任李景源、赵剑英、孙辉、李崇富、鉴传今、孔明安、冯刚等为客座教授。
(2)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具有成果优势。2012年至2016年,共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1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四种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7篇,共发表CSSCI收录期刊论文120多篇,在研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76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在2012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学科综合实力位居浙江省省属高校第1,其中科学研究水平位居全国第5。在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大学学科排行榜上获评五星级学科,在全国该学科中排名为14/332。
学院注重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自2012年始,先后承接了台州市、金华市、江山市等政府相关部门委托的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中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依托“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先后为金华市、兰溪市、开化市等地提供法治科普宣传、面向留守儿童开展暑期支教、文化下乡等大量志愿服务活动。此外,学院多人次应邀为党政部门、社区等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好评。学院老师还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多位教师的调研报告被政府相关部门采纳。
学院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学生,导师言传身教、以德施教,学院文化特色鲜明,教育成效显著。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浙江省优势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学位点自1993年始,迄今已连续招生331名,每年有一定比例毕业生考入国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高校、党校等单位,社会声誉好,并有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政界精英、高校领导、中学名师以及企业家等。
学院将秉承院训精神,坚持“政治指导,学术引领,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加快建设开放式、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马克思主义学院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sfgkpxw.com/id.php on line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