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5
本文目录
玩这游戏,最好先通英杰传,最上面的选项,这就是剧情模式,三国重要事件在这里通过cg和教学会让你带入的欲罢不能,英杰传通关了,你基本会对这个游戏有初步的了解,简单说就是上手了,英杰传本吧有攻略,不多说,英杰传玩完了,进入“本篇”攻城略地rpg吧,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玩家分享的《三国志13》你不能不知道的18件事,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位玩家有什么好的玩法推荐给大家吧。
1.出兵最好别自动编制,想好所有城市一共几队,部队数量不能太少,1个大将带20000兵两个文官兵各带10000大将带19000垃圾带1000。而且武将有的在外面,有的手上有活,张昭什么的带出去还不如在家里种地。
2.这代的外交堪比三国志11论客,无限嘴炮要钱要粮要投降,分分钟嘴炮统一天下,堪称bug,见仁见智啦,感兴趣搜索下!
3.选择主力时,尽量把高统武智的,有绊的将编在主力队,兵力最大,其他垃圾各带1000兵,不配副将。
肉搏的时候队数多优势非常明显,如果填不满战线很容易被夹击,反之则轻松夹击。1000兵队多带骑兵,迂回夹击用,而且要不停操作,夹击了一个,再去夹击另一个,再回来,能夹击两次!但一定注意对方开了【范围】【全方向射击】战法时别往上凑,对方有火计或者周瑜要站在上风,至于自己有火计或者周瑜,怎么放绝对是个学问,最好主力是弓队,趁火计还能射,近战就傻眼了。
4.部队属性=主将属性+(0.2+0.08(若有绊属性))*副将属性(小数点舍去)
5.重臣的提案不是你想要的?让文官训练?武将商业?读盘,让重臣提案的这个武将出征或者移动别的城市,你会发现,提案变了,对快速发展非常有利。然后别忘了把人挪回来或者解散!玩的多了可以直接把不想任务的人全部移动,提案一定是你想要培养那个人。
6.武将位置隐藏,但是一直存在,这就是有时候命令下去以后白圈很久不开始转的原因,规划好名将的活动路线,登用,怀柔,外交,最好一线搞定,否则回来、出去都几十天,如果主角选了高智力型,不要派下面怀柔了,自己规划好路线,一次全部驳倒,驳倒一次交一次任务,领下一个,效率极高。
7.善用单体战法,本代群buff貌似比单体好用很多,但如果没有高智力,放了效果也短,若有高智单体战法还是可以一放,但是一定要是主力,其他队都1000,本队最大兵力那种。
8.攻城活用兵器,最好是骑兵,便于偷本或者偷城墙,就算没用上,只要没组装,解散以后资金返还。电脑笨,不懂堵城墙,找个没投石连弩的地方一架云梯,一个近战上,下面N队弓兵齐射堵云梯那个敌军,一会就先登了。再也不要顶着N队弓兵砸门。
9.能用骑兵不用枪兵,13的骑兵连云梯都照上不误,更别说在城墙上纵马狂奔,机动高太多,夹击轻松,而且本代骑兵自带击退属性,方便控制整个战场位置。
10.编制时的动员时间问题:灵活掌握,尽量不用需要编制时间的武将,如果将多,甚至尽量不打扰正在干活的武将。如果出征的城市没太守,最好不要提前编制等动员时间,而是等外出的武将回来再出兵,这时候说不定你部分武将手头的活就干完了。而有太守,而且空闲将比较多,可以先编制,把人占用,以免分配其他活占了太守的提案名额,到时候又肯定做不完就得出征。
11.内政注意把有绊的武将放到一个城市,出征有加成,内政有几率有。
12.口袋阵:尽量发挥你所有的兵力攻击敌人一队,而让对方其他队伍无法展开。一个一个的没士气,灭队,以少胜多太轻松,地形:桥头,城门,山口等
13.善用仇敌系统,适当杀人。举例:孙坚剧情杀后,孙策孙权都有了黄祖的仇敌,这时战斗,孙策孙权会头上冒红烟不顾一切直冲黄祖,玩家碰这种情况就别让这哥俩上了,而你有黄祖的话你懂得,找个合适地形(城门,本阵)卡住齐射或者口袋阵吧。攻打大势力尤其重要,杀了敌人一个,N个仇敌,也可以在战场好好利用。
14.别舍不得本阵,据点,想打出高战损比的战斗,卡本阵据点必练,让对方打本阵,你打他,一定小心别玩脱了,差不多就进阵正面打。用阵可以小范围瞬移,而敌人却很容易卡住,在宽大地形须合理利用。当然,如果有9坚守特技的队伍,就站在阵里硬钢最稳妥,损失也不大。忌讳对方本阵下面决战,夹击不好形成,阵还一直射。
15.将多了,一定要多分太守,太守自己有任务令,而且有重臣特性起效。自己呆的城市也可以分太守。
16.快速提升功绩:先登,单挑都有加分,单挑要朝着对方武将中三国演义里常跟人单挑的长时间对攻,先登要卡好位置,或者自己带云梯。同样适性最好选弓,能保证最大火力不停输出。如果是近战,朝地方防御最弱,士气最低的部队猛攻,不要太计较自己损失,毕竟功绩只看输出,真残兵了,绕一绕,看能不能敲据点或者本阵几下。
17.大地图战斗时,分进合击,玩过信长的估计都知道,N个城,每城一队,远的先出,近的后出,一块上。战斗中按右上角可以退出处理内政,再进去。
18.多处开打,无法手动,必须大地图时,次要战场上要用自动编制,在计算上不吃亏。但别忘了看一眼武将们手头都有什么活。
三国志13前后期怎么玩攻略
首先一提到是前期最好要在老板手下打工,这样前期赚钱比君主快十多倍
a.赚钱方法是多选最简单的任务,然后翻倍完成,会发现每次领导都给你发奖金100或价值几百的奖品;属性高的角色每个月功绩第一还能捞到1000月终奖;
b.注意不用去帮同事的忙,即使你本来就想跟那个武将交朋友。因为帮忙十几天才加几点好感没意义。搞关系中期直接用钱砸很快。
之后就到中后期要作出精兵和精城的打算,相反的意思是,在没有达到精兵和精城的基础,不能够去扩充城池和兵力,因为那是没有用的,反而会陷入计算机所安排的陷阱,到了最后的时候,反而愈快陷入一种有一大片江山,但却随时岌岌可危,被各路敌人所瓜分的悲哀。
我经过了各种的测试之后,我认为,玩家从一开始要维持四个城池,几年后只可扩充到六个,就是我所谓的“精城”,理由是玩家要派武将前往驻守及发展,平均每个城池至少要有五人,才能够达到平均发展手上各城池的计划,除非你是曹操这类大腕,若像刘备的流派,没有太多人愿意跟随,三四城池已够辛苦了。
所谓的“精城”,即是城里首先要做的工作即是提高民心(增兵力),在民心未推向1000之前,其他工作我做得很少,因为一个城池没有三万兵力的`话,邻居就会来欺负,因此在初期,搞民心,从中也培育出三位大臣(军师、内政和军事),要设法把这三个人弄上七品官,军师要90智力、内政要90政治、军事要90统率,没有这三个人的指令(有90才可实行2指令),你的城池无法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起来,所以君主开始有的两个指令,我都交给这三个人选搞内政和巡察,希望在一年后把他们推到大臣的位置上,就是玩家取得第一步的成功。
第二步就是搞兵种。我通常是选枪兵为先,若你选曹操,又占据濮阳,可以训练虎豹骑,那就先选骑兵,把兵种推上2000,就有精锐枪兵,接着才选弓兵或骑兵,至于内政,我较为专注在农业方面,因为整体上来说,军粮比金钱重要,我不太用攻城器(嫌它要筑起来,我直接攻城门更快),当然,内政也有影响兵力的增加,但我的意思是,玩家的两个指令要多专注在巡察、训练和农业,其他的就让大臣来搞。
在一般上来说,城池在低发展的情况下,大概有三万多兵,我所谓的“精城”即是把它推上五万以上,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推上七万(满额是十万),但那是十多年之后,因此有五万多兵力是初期合理的要求。
这样,我的初期攻略是堆积十五万至廿万的兵力(由三至四个城池加起来),以便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到最后,最强的兵团也只不过廿四万而己,所以你若用十五万的“精兵”,要输已经很难了,再加上你只有四五个城池,不可能有敌人结合起来对付你,只余下一对一的话,十五万的“精兵”足于抵挡了。
或许有人会说,倒不如想办法攻下一些没人的城池来屯兵,我也试过了,效果不好,因为你要派人去搞精兵,又太远,调动不容易,最后还搞到邻居不爽你,采取联合阵势来麻烦你。
更重要的一点,初期的每一场战争,我都要亲自监战,交给计算机的话,兵力损耗严重,倒不如自己来控制,把消耗减至最低,就可以走到更远,攻上更多的城池。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只能挑上十位武将,每人有一万五千至二万的兵力,我的配搭是4:3:3(4骑3枪3弓或4枪3骑3弓),原因是只有枪兵没有弓兵,没法大量消耗对方的兵力,至于骑兵,是要进行偷袭或回防,曾试过在野战中,把对方的三万兵力阻挡在半路,偷袭大营而顺利胜出,因此三个兵种各有好处,不可忽略掉。
在野战中,我通常派骑兵偷袭其中一个驻站,把敌人的主力引过去,我的主力就全面进攻敌人的主营,让对主力进行回防,在半途中用主力和骑兵前后挟击,加上伪报和火计,可以轻松地胜出。
至于攻城就更简单,让对方兵力龟缩在城内,就全力进攻城门,城门被攻破之后,就把你的各队离开城门,远一点无所谓,这时对方的主要兵力就会闯出来,这时就是围剿的好机会,倘若对方是弓兵,就会上城头射你,等你把对方兵力消灭,才爬上去消灭他们。
为了确保你的兵团可以继续攻下去,兵力消耗不能过大,少了一两万兵那已经很严重了,因此要惜兵如命,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占据了对方的城池,对方非常不爽,从远方调来千多人也要攻你,由于每队到达的时间都不同,在对方攻城时,我只派一或两支伤兵最少的队伍站在城门,其他队伍就躬在大营里,让伤兵恢复过来,运气好的话(对方走来走去不攻城),一场攻城战让我可以恢复一两万伤兵,可是对方这么少的兵,有时甚至我还未出手,城头的强弩把他们射得干净,因此我攻了一城,是不会解散的,就是等这个恢复伤兵的机会。
我的想法是,向敌人进攻不是为了占据城池,而是要消耗对方的兵力,只有等到对方的兵力无法在短期内补回来,就是你消灭他们的关键时候,因为计算机的想法很死的,它不会偷袭你的后防,只会追着你的主力来消磨,因此你只须等对方把兵送上来而己。
“精兵”和“精城”的重要性,是因为只要你有四或五个城池,随时可以编上廿万名精锐的兵团,就不怕会输给计算机。
至于为什么是四或五个?因为一个城大概只有五万多人,一个武将可带二万人,因此一个城只容纳二个武将的兵力,因此十个武将需要五个城池才能编满。
有时,我为了节省时间,每个城池发展的精锐兵种都不同,比如A城只有精锐弓兵,B城只有精锐骑兵,如此类堆,是不必让每个城池都有三种精锐兵种。
至于“反XX联合阵势”,那是后期无可避免的现象,第一种避免的方式,即是先与后方的势力结成同盟,确保他们不会抽后腿,把前方的势力搞跨之后,才回去抽他们,第二种方式,即是我的大部份武将(除了大臣和那九位要出征的武将),早在我占据某个城池之后,就派他们(至少五位)前去驻守,包括派了一位太守,因为你只要在中期把这些城池发展一下,通常也有三至五万兵力,尤其那些与敌人对岸的我方城池,总算距离我的“精城”很远,只要他们守住几个月,城还未破之后,我的精兵就可以赶到救援。
其实,到了后期,因为你的兵力最多才会被各势力来围剿,届时并不是你的兵力不够,只不过是被四周围的势力围剿,不知要去那里救援而己,因此我是未雨绸缪,即是不要夺下太多的城池,夺城只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势力而己,在中期,尽量维持在廿个城以下,存在感只让自己当上“公”而己,这时我就会确保与某势力对邻的我方城池,有足够兵力抵抗,比如说,你是曹操。
灭掉北方袁绍的时候,就是“反XX联合阵势”的开始,那么下方有刘表和孙权,西方有马腾和刘璋之类,我会先让长江一带的我方城池有足够的兵力和武将,对方开始进攻,我就带兵守着西方,与马腾之类对峙,至于向南面的就由其他武将来守着,等到刘表和孙策等的兵力消耗到七七八八,就是我的南方军反攻的时候,我曹操的大军根本就没有到南面,只专注在西面而己。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