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18 84
3
6
9
一、区域仓库的「底线思维」
三、运输船的「优先级博弈」
二、三类仓库的「分拣哲学」
五、电力的「隐形成本」
作为在《伊克西翁》里熬了上百小时的太空,我深刻体会到物流运输系统是维持空间站运转的生线。这套系统看似简单,但新手很容易因为设置不当导致资源断供、电力崩溃甚至全员。下面就以我的泪经验,手把手教你如何搭建高效的物流。
你以为关掉不用的熔炉就能省电?运输车夜间充电才是耗电大户!在电力总控台专门划出%载给物流系统,当电网过载时优先保障运输链。有次跃迁前忘记,结果冷藏仓断电导致0食物,引发。现在我会在跃迁倒计时阶段,手动将各仓库供电降到维持模式,等稳定后再恢复9。
六、实战中的「极限调度」
冰棍人休眠舱必须用大仓存放
刚解锁物流功能时,我总想着把各区资源堆满,结果频繁出现「A区合金仓,区芯片停产」的尴尬局面。后来发现,区域仓库的滑块设置必须遵循「保底存量」原则。比如1区是合金生产,就在仓库界面将合金的「需求下限」拉到%,「供给上限」设定为70%3。这样当1区库存超过70%时,自动向其他区域输送;低于%则停止外送,优先保障本地生产。记得每个区域交界处要留2格道路联通,否则运输车会卡在路口9。
初期我只建大型仓库,直到某次氢燃料泄漏才发现分类存储的重要性。冰棍人休眠舱必须用大仓存放,毕竟每个舱室占地6格;食物和聚合物建议使用中型仓,方便食堂和工厂就近取用;而像合金、芯片这类高流通物资,直接用小仓做「周转站」,配合运输船实现分钟级补货6。有次陨石雨砸坏电力系统,幸亏我在每个区划放了两个食物仓:一个锁存量应急,另一个动态调节,了-3心情的生存危机。
动态优先级机制
区域仓库的滑块设置必须遵循「保底存量」原则
四、跨区运输的「阈值艺术」
在电力总控台专门划出%载给物流系统
当探测器在柯伊伯带发现冷冻舱时,我立刻将货船优先级调成「人口>合金>硅矿」。这种动态优先级机制能——曾经因为执着于运铁矿,错过三个满载工程师的冷冻舱,直接导致科技研发停滞两周。建议常备2艘运输船:一艘固定运输维持生存的基础物资,另一艘随时待应对突发。记住货船停靠时关闭舱门电力,上次因为忘关导致氦3泄漏,差点引发融合堆停机。
打通2区与3区的通道后,我设置了「合金最小保有量50」。这意味着当2区合金超过50时,运输车会自动向3区输送,但会保留50作为安全垫。有次小行星撞击导致3区仓库损毁,正是这50合金让我能快速重建。进阶玩可以尝试「阶梯阈值」:主产区设置60%存量触发运输,接收区设置40%存量停止接收,形成波浪式补给节奏。
混合装载+道计算
经过三十多次跃迁、上百次资源危机,现在的我已经能像操纵琴弦般调度整个空间站的物流。每当看到运输车在环形舱室划出光轨,货船在星云间拖出橙尾迹,总会想起那个在配电房手忙脚乱的新手——或许这就是太空殖的魅力,在精密系统中寻找生机,于里创造可能。
记得那次同时遭遇太阳能和海,我必须在2小时内将0硅矿从5区运到1区工厂。临时调整运输船装载量为「80%硅矿+%合金」,在间隙用电磁射加速,最终卡着线完成备生产。这种混合装载+道计算的操作,需要提前在星图界面标注好各区域引力参数。
食物和聚合物建议使用中型仓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