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6
《持国巡守技能》
《道德经》第十六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之古,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夫唯不争,是以无尤。《持国巡守技能》:在战争中掌握胜利规律的人不会轻易动用军队,懂得用兵之道的人不会轻易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同敌人正面交战,善于使用人才的人对人谦逊有礼。这叫做"不争的德行",这就是"顺应自然、符合客观规律、利用自然之力"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主宰。
【解析】
本篇主要论述了如何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军事思想。老子认为,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竞争方式,其本质在于双方实力的较量。要使战争取得胜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到知己知彼,即了解敌人的实力、特点及作战意图等,以便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二,要做到避实击虚,即在对方力量强大时,避开对方的优势部位,选择薄弱环节进行攻击;第三,要抓住战机,乘势进攻。第四,要灵活运用各种谋略。第五,要注意保持自身的绝对优势。第六,要注意把握战场上的主动权。第七,要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第八,要学会正确指挥作战。第九,要注重后勤保障工作。第十,要做好战斗后的收尾工作。
【解读一】
老子在本章中指出:"善为士者,不武。"意思是说,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是靠武力去征服别人。这里的武力是指暴力手段。老子的这一观点显然是对当时诸侯纷争、战乱不断的状况的一种反思。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之间相互征伐不断。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以及资源,各诸侯国都纷纷兴兵问罪,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孙子兵法·计谋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说,"正合"、"奇胜",并不是指单纯的兵力对比关系。它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思维方法。所谓"正合",就是指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取胜利的方法。而所谓"奇胜",则是指采用一些非正常的方式达到目的的方法。比如,通过伪装自己来迷惑对方,或者制造假象来扰乱对手等等。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形势下,如果一味地凭借暴力手段去征服别人,必然会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出现。对此,老子深表赞同,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善为士 者 不 武 , 善 战 着 不 怒 。 "这里所说的 "武 " ,指的是暴力。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