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2
在孔孟时代,孔是礼的体现。
孔是礼的体现。
孔子在《论语》中说: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说:"诗歌是用来歌咏、记录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礼仪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的,音乐是用来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的。"
可见,孔子的思想核心在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他主张恢复周代的社会制度,认为只要恢复了周代的社会制度,就可以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就要从文化上入手。
所以,儒家强调以仁为核心,把仁作为一切道德原则的基础,要求人们必须遵守。但是,由于儒家所讲的仁过于抽象,不易被人们所掌握,它又需要通过具体的礼仪活动表现出来。
于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便提出了许多有关礼仪的具体规定。这些具体的规定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们却是后世封建王朝制定各种典章制度的依据。
比如,《礼记·曲礼上》:
"凡为人后者,之 ? 必有尊;为长者者,之 ? 必有贵;为能者者,之 ? 必有功。夫有德此三者,则知荣辱矣。故不敬无义,必自毙也。是以君子笃恭而不失其亲,慎修而不失其位。虽大国犹畏焉。故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此谓小康。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称。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人以年齿长,事以财。故人贱之也。彼以其富,我以其穷。彼以其爵高而我以卑。彼以其强而骄人。我以弱而畏人。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此谓大同"。
这里所说的就是关于祭祀方面的具体规定。对于祭品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要求,即祭品的使用必须符合仁义的标准。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定,就会遭到人们的唾骂和指责。
由此可见,儒家的思想体系主要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的基础上的。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后世的统治者和被压迫人民的思想,而且还深刻地体现在古代的各种典籍之中。
比如,《孝经》中就详细地记载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不同的身份地位的人应该遵守哪些礼节。《礼记·中庸》中也详细规定了君子和臣子的不同行为准则。
再如,在《仪记》《丧服小记》《士冠礼图注》《昏义》等著作中,也都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的仪式以及相应的穿着打扮等等。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