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4
本文目录
领导式废话文学指得是像某些领导一样讲了一大堆话,但完全没有重点。听了这些话但是又好像没听,完全提取不出来重要内容。如果中间再加一些停顿,那么领导味儿就更加浓烈了。如果有人让你办事又不想做那么不妨就用这种方法来回绝。
这个梗源自抖音博主@陈印泉,全文内容大概是你这个事啊,我们讲不是说,不是说不办。那么但是呢,没有说啊,没有任何一件事我们谈说,说一定怎么怎么样,说不;;;;;;;;;行吗,也不是。
我们讲事在人为啊,我们可以想办法啊,可以想办法,这样,你这个晚一点,咱们到时候呢。我们这个,对吧,包括哎我这个到时候你看一看对吧,完了呢我给你把这个事对吧,好吧就先这样。
“废话文学”语录:
1、同义词转化型:
这西红柿有一股子番茄味儿。
这手,和巴掌一样大。
2、单位换算型:
七日不见,如隔一周。
十年磨一剑,五年磨半剑。
3、重复叙述型:
你要开心,这样就不会不开心了。
三人行,必有三人。
废话文学为什么能让人快乐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废话文学。废话文学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毫无意义的文学。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说了一大堆,但是不知道在说什么!毫无意义。虽然毫无意义,但是废话文学算是一个宣泄情绪的渠道,人把糟糕的情绪宣泄出来了,没有压力和焦躁了,自然会倍感快乐。
废话文学正当流行,说了但又像是没说,也没有关系,毕竟,倾诉出来了,目的就达到了!职场上现在也正在流行所谓的废话文学,同事之间在下午茶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些大家听懂了,但是又没听懂的“废话”。大家霹雳吧啦的说了一大些,最终在结束下午茶的时候会相视一笑,这相视一笑其实就是一份默契,那就是大家都懂,聊得毫无技术含量,但是聊得开心了就好!释放了压力,下午可以精神百倍的投入工作就行。
朋友聚会
朋友聚会的时候,不知道聊什么?“废话文学”可以安排上了,大家可以天南地北的侃大山,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说了,把倾诉的欲望宣泄出来了!朋友之间聚在一起,说太过于沉重的话题,真的会很压抑!朋友聚会,不要传递负面的情绪,这种不知所云的废话文学正合适。废话文学可谓安排在各种场合,只要不是正式签合同的场合,都可以来点废话文学。
网友热议
对于废话文学,网友表示一开始不懂其中的奥秘,后来懂了!废话文学虽然在诠释一个问题时句句不在点子上,对于问题不发表任何看法,但是却能围绕着问题说上很多,也是非常考验人情商和智商的一件事。不要小看废话文学。
废话文学能让人快乐,值得一试!
废话文学是新时代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形式的文学,重点就是讲废话,“废话文学”带有一些幽默的色彩,有时让人感到轻松快乐,废话文学为什么会流行起来?说废话和幸福感有没有关系?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废话文学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对于“废话文学”,有人觉得它轻松、幽默;但也有人认为,它毫无信息量。“废话文学”的流行,反映了人们怎样的心态?
废话文学”其实掌握着幽默的秘诀。
这里就不得不提幽默的形成机制——失谐,指的主要是幽默语句与听者预想的不和谐,即重复+差异。而“废话文学”的精髓,就在于构建失谐。
无论是脱口秀里的callback还是相声里的埋包袱,都是在利用语义重复来搞笑。但搞笑不仅在于重复,差异也必不可少。当我们听到“听君一席话”,自然而然想到“胜读十年书”,却很难想到竟然还能接续上一句的重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个重复就变成了和预想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免令人发笑。
在诸多的幽默加工理论中,失谐——消解论的双阶段模型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认可。该理论认为,幽默的认知加工需要先探测“失谐”,再重新评价并消解失谐,然后进行情绪加工以获得幽默的愉悦感。
研究者们使用具有不同心理意义的刺激材料,引起被试脑电位的变化,观察脑部活跃区域,从而论证刺激材料和脑电位活动之间的联系。在幽默感的测试当中,杏仁核被认为与幽默加工中的情绪体验和失谐探测有关。人脑的前额叶区域被推测与幽默加工中的失谐的消解有关。
当然,幽默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失谐-消解论只是目前的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但“废话文学”能如此流行,很难说不是掌握了幽默秘诀。
除去幽默这一显而易见的特点,“废话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特殊的向外界展示自我的媒介,与其多种特性有关:内容的万能性;强烈的互动性;较低的原创性。
内容的万能性使得它的内容可以随着所在的主题改变而改变,可以出现于任何地方,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思考就能直接使用。
强烈的互动性使得网络废话在较多的场合能够达到“有求必应”的效果,只要说出去了就会有人回复或者点赞,让发言人通过收获点赞与评论产生短暂的认同感。
较低的原创性使得其创作成本低,留言迅速,能位于“前排”这种显眼之处,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留言。
当网友们发现废话梗即使没有意义、只需复制粘贴,也依然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评论互动与点赞,流行就悄然开始流行。
说废话和幸福感有没有关系
有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人说的话假如有90%以上是废话,这个人就容易感到快乐,假如废话不足50%,这个人就不容易体验到快乐的感觉。
他表示,“废话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而人际关系的质量越高,与人相处时越轻松,就越容易说一些废话。因为,这些人会觉得说一些没有意义的内容也是可以得到对方的包容与接纳。所以,感到幸福的人更敢于说废话,并且可以从说废话中获益。”
不过,有一个在快乐说废话的人,就至少有一个听这些废话的人。
说的人感到幸福了,那么听的人呢?
如果是不带“包袱”、笑点的日常废话,那么这些内容难免会让听的人感到无聊和情绪低落。
大脑中有一条快感回路专门应对外界有意义的信息。针对无用信息,快感回路就不容易被激活。“废话文学”更多的是通过引起大脑相关神经回路的活动来引起我们对于它的关注。而一般的日常废话无法激活快感回路,无法激活大脑高密度的认知加工。
现在出来的词汇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不管是什么都有相对应的梗,今天在跟朋友说话时说着说着就冒出来一个废话文学,这是什么意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火的?
废话文学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废话文学,网络流行语,用来形容网上那些有点搞笑、看似说了话又没有任何有用信息的言论和视频。
废话文学是什么时候火的
一种名为“废话文学”的梗逐步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发酵,甚至出现了“人传人”现象。
在微博,网友展开了#废话文学大赛#,话题总阅读量上亿,登上热搜;在B站,题为《废话连篇》的视频播放量达464.9万,弹幕留下“再来亿遍”的打卡记录。
简而言之,废话文学,就是“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就好像你读了这篇文章,又好像没读。
“废话文学”能火多久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人四溢的情绪在一次次推动梗的流行。但制造互联网谜因,没有固定套路。
废话文学的起源
据说废话文学的始祖是文豪鲁迅其实不止是学生,很多活跃在网络的青年人都知道什么叫做“废话文学”,而“废话文学”据说还是起源于我们的文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中的《秋叶》。
废话文学语录
01、床前明月光,疑是明月光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02、吃面不吃蒜,等于没吃蒜
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
03、我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
三句话让男人听了我说三句话
04、我在绷不住的时候是绷不住的
上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上次
05、这个点还没睡的一定都还没睡吧
我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非常生气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