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4
本文目录
曳光弹是指一类拥有发光部件的弹药。
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提供弹道指示/观测作用,以修正弹道来提高精度的一类弹药。
结构特点:
曳光弹的弹丸是:由被甲,铅心,曳光管,和固定环组成。曳光剂由镁粉,镁铝合金粉,硝酸锶和酚醛树脂组成。引燃剂由镁粉,硝酸钡和氧化钡和酚醛树脂混合而成。铅心装在被甲头部,以保持弹丸有一定的重量。曳光管内部压装曳光剂和引燃剂。发射时,火药气体点燃引燃剂,出枪口100米左右点燃曳光剂曳出红光(或其他颜色),白天夜晚都可看到。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这类型的弹头在尾端有空洞,内装有可燃的化学物质。当发射出去时,这些物质会燃烧,发出有颜色光和烟,在肉眼看来像是一道光束指向目标。它通常用在机枪上,每隔四到五发一般子弹就装一发曳光弹,让射手比较容易辨识正在射击的方向,特别是在夜晚之时。由于有引起失火的危险,大多数靶场都禁止使用这种子弹。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具体
曳光弹与常规弹药交错着装在弹药带上。发射时,曳光弹中的磷点燃,在枪与它们击中的地方之间留下一条烟火般的踪迹。如果曳光弹击中目标,那么常规子弹也会击中目标
曳光弹主要用于显示弹道,修正射击偏差,穿入易燃物时也可以引起燃烧。弹丸由被甲,铅心,曳光管,和固定环组成。曳光剂由镁粉,镁铝合金粉,硝酸锶和酚醛树脂组成。引燃剂由镁粉,硝酸钡和氧化钡和酚醛树脂混合而成。
铅心装在被甲头部,以保持弹丸有一定的重量。曳光管内部压装曳光剂和引燃剂。发射时,火药气体点燃引燃剂,出枪口100米左右点燃曳光剂曳出红光(或其他颜色),白天夜晚都可看到。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这类型的弹头在尾端有空洞,内装有可燃的化学物质。当发射出去时,这些物质会燃烧,发出有颜色光和烟,在肉眼看来像是一道光束指向目标。
它通常用在机枪上,每隔四到五发一般子弹就装一发曳光弹,让射手比较容易辨识正在射击的方向,特别是在夜晚之时。由于有引起失火的危险,大多数靶场都禁止使用这种子弹。
曳光弹通常以红色弹尖为识别标记,用于弹道观测、产生纵火效果或打信号。射击时,膛内火药燃气在垫片上冲出一个穿孔,点燃引燃药剂,引燃剂再引燃传火剂,最后点燃曳光剂,弹头射出枪口一定距离后,垫片被药剂燃气冲脱,弹头开始曳光。
曳光弹与常规弹药交错着装在弹药带上。发射时,曳光弹中的磷点燃,在枪与它们击中的地方之间留下一条烟火般的踪迹。如果曳光弹击中目标,那么常规子弹也会击中目标。
曳光弹的意思:一种尾部装有能发光的化学药剂的炮弹或枪弹。发射后发出红、黄或白色的光。用于指示弹道和目标。
以下是有关曳光弹的资料:
曳光弹(Tracer)发射时火药燃气先冲破铜箔,再从内凹的金属箔片凹陷处冲破点燃曳光剂,经过短暂的封闭燃烧,曳光剂燃烧的压力大于金属箔片的抗力才冲破箔片开始发光,以达到延期曳光的效果
(曳光弹常用来指示目标,但是发光的弹道也会暴露武器位置,所以曳光弹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延迟发光时间,弹头飞出枪口一段距离后才开始发光,引燃剂和传火剂也起到了延迟发光的作用)。
典型的曳光弹结构中,弹头内部前半部分一般是钢芯或者铅芯,弹头的后半部有空腔,空腔中有一个一头开口的金属盲管。这个金属盲管叫做曳光管,它的开口朝着弹尾,里面填充着曳光剂,由一个金属压环将其固定在弹头尾部的空腔里,再将弹头被甲的尾部向内卷,压住压环不会脱出。
曳光药剂成分除了硝酸锶、镁粉、铝镁合金粉以外,混入锶盐就发出红光,混入钠盐就发出黄光,混入铜盐就发出绿光,为了将这些成分粘合起来还有少许酚醛树脂。由于曳光剂对火焰的敏感度较小,为了让它能够顺利引燃,还会在表面压装一层引燃剂(硝酸锶、镁粉、酚醛树脂和过氧化钡混合)。
在曳光剂和引燃剂中间还包括一个两者各占一半的药层,称为传火剂,以保证曳光剂确实能够点燃。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