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2
商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大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商鞅是怎么玩转法家的?
一、以法治国,依法行政。
商君认为,治理好国家要依靠法律。他说,法令如果不明确、执行不严格,就会造成混乱。他主张制定严密的法规,并严格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和国家的强盛。
商鞅提出"明分令"、"制名实",就是将法律条文具体化,把实际事务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他还强调"治之贵严",即执法一定要严格。为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商君规定: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就鼓励;不利于百姓的事,就要禁止。
二、重农抑末,奖励耕战。
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所以,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商君主张实行"重农抑末"。所谓"重农",就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对工商业的压迫和剥削;而所谓的"抑末",则是要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他认为:"国多财则远人,地辟田则利家,民力积则富国。故务本劝农者,必於安土固业,此其大经也"。也就是说,国家要想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因为,"民为国之本","衣食所出,必资于食";同时,"夫工商百工之人,市井之事,不可胜数,皆待五谷以生之"。如果忽视了生产粮食的重要性,势必影响社会安定。
三、奖赏军功,严刑峻法。
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后盾。为了加强军队的建设,提高战斗力,就必须注重发挥军功的作用。为此, 商君提出了著名的 "赏罚制度",即根据战争中的功绩的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惩罚。这种办法既能够激发士兵的积极性,又可以鼓舞他们的士气,从而达到增强战斗力的目的。
四、任贤使能,选士取士。
为选拔人才、培养干部, 商鞅采取了一整套严格的措施。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考试、考核等环节。他还制定了严格的用人原则,即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唯才是举的原则以及量材录用、因事设职的原则等等。第三, 他还十分注意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第四, 他非常注重人才的后续教育问题,如设立学舍,兴办私学等。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秦国的人才素质。
五、"术治"、"势治"、"权谋之术"(纵横之术)相结合。
所谓 "术治","术"指的是权谋手段。就是说,要用各种方法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比如,用欺骗的手段来掩盖真实情况,或者用假象迷惑敌人等等 。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