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岛(英文名为Hokkaido,日语为ほっかいどう)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北海道岛位于亚洲大陆以东,夹在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太平洋之间,下辖多个市镇,包括夕张市、岩见泽市、美呗市等。经纬度范围为139°45′55″–145°49′02″E、41°23′51″–null31′23″N。北海道岛形状接近菱形,南北长413千米,东西宽508千米,海岸线长3,753.26千米,面积约83,453.57平方千米。

北海道岛地质构造呈现丰富多样。全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火山带由东、南开始延伸,构成了火山地形。山地占全岛面积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积的40%。北海道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6~10℃,1月最冷时平均气温4~10℃,8月最热时18~20℃,年降水量800~1200毫米。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岛的70%以上,棕熊麋鹿、北狐、浣熊、野猪和候鸟在北海道分布广泛。岛上的矿藏资源主要以煤炭和金属矿物为主,因为其寒冷的地理环境,煤炭是该地区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

北海道岛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并在历史上经历了渔业、农业和矿业的发展。北海道是日本的粮食基地,拥有四分之一的农地。林业资源丰富,造纸业发展较早,而钢铁、化工、机械等产业也在战前开始兴起。服务业是经济的支柱,尤其观光产业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北海道岛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其中包括薰衣草故乡-富良野、登别地狱谷登别熊牧场、洞爷湖昭和新山—有珠火山、世界自然遗产“钏路湿原”和“钏路丹顶鹤自然保护中心”等地,电影《情书(综艺)》《非诚勿扰》也在此拍摄。

命名

北海道旧称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长期被原住民虾夷人占据。16世纪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土地。后俄罗斯人南下,出于国防需要,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群岛、萨哈林岛等地的探险活动,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

位置境域

北海道岛位于亚洲大陆以东,位于日本北部,在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与太平洋之间。经纬度范围为:139°45′55″–145°49′02″E、41°23′51″–31′23″N。它的北面隔宗谷海峡(又称拉彼鲁兹海峡)与萨哈林岛(库页岛)相望,两岛之间最近距离为42千米;南面隔津轻海峡与本州岛相邻,两岛之间最近距离为19千米;东北为弧形分布的千岛群岛,面积为83,453.57平方千米,北海道岛是日本四个主岛中最北的岛屿,是日本除了本州岛外面积第二大的岛屿,在世界排名第21位。北海道岛近似菱形,南北长413千米,东西宽508千米,海岸线长3,753.26千米。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

北海道岛除了道南的部分沿海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湿润气候之外,几乎所有地区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少数高海拔地区符合亚寒带标准。北海道的年平均气温在5至10度之间,年均降水量在800至1,800毫米之间,和日本其他地区相比,北海道的气候较为凉爽干燥。北海道全年气候温差颇大,虽然夏季的北海道气候颇为凉爽,但冬季时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达到零下8度以下,其中又尤以道北、道东地区更为寒冷。特别是内陆的盆地地区全年温度变化剧烈。

旭川市曾在1902年录得零下41度的记录,是日本的寒极。但这一地区也是北海道夏季较为炎热的地区。此外北海道全境均被日本政府定为豪雪地带,部分地区更被指定为特别豪雪地带。洋流给北海道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对马暖流、亲潮(千岛海流)等洋流途径北海道海域。

按照气候特征,北海道岛可以分为鄂霍次克海沿岸、日本海沿岸、太平洋沿岸东部和太平洋沿岸西部四个气候区。

地质

地质构造

北海道岛是一个具有褶皱和断层的变形带,呈现出北北西向的特征。科学家Jolivet等认为这个带是由右行压扭剪切运动形成的,在渐新世中新世之间形成。Lallemand等人(1985)将日本海解释为沿着中北海道剪切带的右行拉离盆地。

地层与岩石特征

北海道由西、中、东三个主要的地质区组成。西部地区主要由中生代沉积岩、火山石和花岗石组成。中部地区下伏着高度变形的白圣纪沉积岩,其中包括第三纪一白案纪的碎屑沉积和与第二纪火成岩相伴的变质岩。东部地区主要由晚白优世到早第三纪的沉积岩和火成岩组成。第三纪的碎屑沉积岩在中北海道西部有很好的露头表现出来,主要是中新世地层,以沙积岩为主。这些地层经历了褶皱和次级逆断层的构造变形,并展示出典型的右行走滑的北西向雁列构造。

地形地貌

北海道全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在北海道中部有山地和山脉,故地形在整体上起伏较大,周围则是广阔的平原。火山带由东、南开始延伸,构成了火山地形。山地占全岛面积的60%,其中火山占山地面积的40%。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岛的70%以上,山地、丘陵占68%,台地占21%,平原低地占11%。

北海道呈现菱形外形。位于北海道中部的石狩低地带将北海道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是半岛地区,东侧则是主体地区。虾夷山系自南方的日高山脉开始往北延伸,南北纵贯北海道的主体地区,在北海道中部分为往东延伸的石狩山地、北见山地,以及向西、向北延伸的夕张市山地、天盐山脉。其中石狩山地是北海道地势最高的地区,北海道最高峰大雪山的旭岳(标高2,219米)也位于这一山系。在这两大山地之间是富良野盆地、上川盆地、名寄盆地等盆地。北海道东部地区的知床半岛等地的山脉是千岛弧的延长。在这一山地以南则是十胜平原、根钏台地等平原。主体地区和半岛地区的分界线石狩低地带北起石狩湾,南至太平洋,是北海道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而半岛地区主要包括渡岛半岛和道南山地。渡岛半岛为东北日本弧内带的延长,在地形和地质上与东北地方相似。渡岛半岛地形多山,并且其中有不少是火山。北海道本岛附近有多座离岛,多分布在日本海一侧地区。北海道的主要离岛包括了渡岛小岛、渡岛大岛、奥尻岛天卖岛烧尻岛利尻岛礼文岛

土壤

北海道黑土的形成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是地表植被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的土壤。北海道黑土有机质含量达10%至39%,土壤疏松,是非常适合农业耕作的土壤,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都能在肥沃的黑士地上生机勃勃地生长。在地质学上黑可以将其划分为典型黑土、白浆化黑土、草甸黑土、表潜黑土四个亚类。

黑士具有一个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从上到下逐渐过渡到淀积层和母质层,厚度可达30至70米,甚至达到100厘米黑士的形成。黑土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先后经历了腐殖质累积、分解、淋溶、淀积一系列程序。黑士地区的地形大都是波状起伏的漫川漫岗地,因此夏季降水集中,下渗水流使得土体内易溶的有机胶体、养分、灰分元素产生淋溶下移,并在淀积层中淀积,士壤结构性良好,有白色粉末和灰色斑块及条纹。

水文

河流

北海道共有13条一级水系河流。在北海道的所有河流中,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是石狩川。石狩川的长度达268千米,是日本第三长河流,位列信浓川、利根川之后,故被誉为北海道的“母亲河”。源头位于被称为“北海道之父”的大雪山连峰,水流深切山腹,沿西南方向急流而下,穿越上川盆地后,在空知、石狩大平原上几经迂回曲折,而后注入日本海的石狩湾,流域面积为14,330平方千米,仅次于利根川,是日本流域面积第二大河流。石狩川在过去曾是一条极易泛滥的河流。在明治时期,为了解决水患问题,日本政府对石狩川进行截弯取直,使得石狩川的长度缩短了约100千米。除了石狩川之外,天盐川、十胜川、钏路川等河流亦是北海道的一级水系中长度较长、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

湖泊

北海道亦是日本湖泊较多的地区,日本面积前20大湖泊中有9个位于北海道。北海道的湖泊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火口湖,以阿寒湖摩周湖屈斜路湖支笏湖北海道洞爷湖等湖泊为代表。另一类型是海迹湖,典型例子包括佐吕间湖、网走湖、能取湖、风莲湖。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北海道拥有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森林覆盖了北海道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混交林。在这些森林中,可以找到许多重要的树木物种,如针叶类植物(如陆地松、日本五针松)和落叶类植物(如槭树、樱桃树)。此外,北海道还有许多高山植物,如秋叶草、山菀子等。湖泊和河流周围的湿地环境是青苔、蕨类植物和其他湿地植物的理想栖息地。北海道也是日本最主要的粮食基地,粮食自给率达到200%,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马铃薯、大豆,乳牛与牛乳产量居日本全国前列。

动物

北海道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棕熊是北海道最知名的动物之一,在该地区的森林和山区广泛分布。其他著名的大型哺乳动物还包括麋鹿、北狐、浣熊和野猪。此外,北海道还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各种候鸟会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时选择在这里停歇和繁殖。北海道的水域也充满活力,支持着丰富的海洋生物,例如座头鲸、鳕鱼和鳗鱼等。

自然灾害

地震

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上,位于地震活动频繁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地震在该地区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个地方经常发生各种规模的地震,有些地震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例如,2023年9月6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了一次规模为6.9级的地震。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40千米,导致多处建筑物倒塌,并使约300万用户家中停电,对北海道及其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当地政府和居民都非常注重地震准备工作和对应急情况的响应能力。

台风

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的北部,正好处于台风的路径上,因此该地区在夏季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通常伴随着强风和暴雨,可能给北海道带来严重的气象灾害。台风会形成在太平洋上,并随着气流的推动移向日本列岛。台风的风速往往非常高,可能超过每小时100千米以上,并且有时会伴随破坏性的风暴潮。2018年9月4日,21号超强台风“飞燕”登陆日本西部地区,风速达到每小时216千米,成为1993年以来最强的风暴。大量房屋墙面屋顶受损严重,关西国际机场的联络桥也被油轮撞断,与外界断开交通连接,台风导致11人死亡,600多人受伤。

暴雨

北海道在夏季经常遭受暴雨的影响,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可能造成严重的洪水和泥石流。由于北海道位于日本列岛的北部,正好处于台风活跃的路径上,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是北海道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有受滞留锋面影响造成的强降水。大规模降水会引发河流的洪水、山坡地的泥石流,甚至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这些暴雨事件会导致河流水位上升迅速并溢出岸堤,使周边地区遭受淹水。2022年8月9日,青森县及北海道地区出现强降雨,日本气象厅发布了“创纪录短时间大雨信息”以及泥石流灾害预警。北海道留萌市地区、渡岛地区、上川地区的5个观测点24小时内的降雨量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因当地普降大雨,除河水持续高水位外,还出现了土壤松动的情况,发生泥石流的风险增加。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北海道岛岛上的矿物资源丰富,由于北海道地处寒冷的地理环境,其矿藏资源主要以煤炭和金属矿物为主。煤炭是北海道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过去曾经是该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岛上有整个日本全国最大煤矿储藏,该岛的煤炭储量与产量大概平均占据日本全国50%以上。

旅游资源

北海道拥有广阔的森林、山川、湿原,完整的被保存在几个国家公园之中。北海道还有一条日本第二大的河流,其最终注入石狩湾。东部有千岛群岛火山带,南部有那须火山带、岛海火山带,因此温泉多。

北海道是以其迷人的雪景闻名于世,故冬天是游览北海道的最佳季节。此外,北海道亦有很多值得游览之地。登别温泉为北海道最大之温泉,四周群山环抱,在狭窄的峡谷里涌出11种温泉,水温由45℃至93℃不等,可治疗多种疾病,亦可在此游览著名之地狱谷、药师如来像、火山口褚色的绝崖及硫磺喷泉口等奇景。支笏湖北海道第一大湖,湖畔耸立着之樽前山及惠前岳,均为活火山,曾于1978年爆发。附近之四方岭上有一熊牧场,饲养了珍贵棕熊二百多只,游客可在园内自由饲喂并拍照留念,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滑雪场地。

人类活动

人口

北海道是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每平方千米只有约66人。自1884年以来,随着移民大量涌入,北海道的人口迅速增加。1908年,北海道的人口已达到1,322,400人,在日本排名第10位。1920年时,北海道的人口更进一步增至2,359,183人,排名日本第三。在战前,北海道成为了日本三大人口流入地区之一,人口流入率显著高于关东地方和近畿地方。战后,由于大量人口自外国涌入,北海道人口短暂地位居日本首位,但此后北海道的人口增长速度远低于日本的平均水平。由于生育率低于平均水平,北海道人口持续减少。2014年,北海道的人口约为544万人,预计在2040年可能降至419万人。北海道也是日本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人口也从人口流入地变为人口流出地,这也是导致北海道人口增长减缓的重要原因。

语言

北海道地区的日语方言是北海道方言(日语:北海道方言),是东日本方言的一种。北海道方言内部可再分为沿海地区的海岸部方言(又称滨言叶,其中又以函馆地区特征最强)和其他地区的内陆部方言,其中内陆部方言更加接近标准日语。由于北海道是移民社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沟通时却需要使用同一语言,使得北海道方言是日语方言中较为接近标准日语的方言。札幌的方言甚至被认为比东京地区的方言更接近标准日语。但在发音和用词上,北海道方言仍和标准日语有所不同。然而近年,由于大众媒体的影响,加上拥有前往道外读书工作经验的人口增加,使得北海道方言正日趋接近标准日语。典型的北海道方言特征之一是使用过去时来表达尊敬,而这一特点甚至影响了日本其他地区的日语。北海道方言具代表性的词汇包括了道産子(原为一种马,现指北海道人)、サビオ(意为创可贴)、观楓会(意为秋季的宴会)、汽車(意为列车,日本其他地区多用電車)等。

民族文化

阿伊努族是日本的主要土著民族,分布在北海道及周边地区。他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传统上,阿伊努族以狩猎、捕鱼和采集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并且与自然环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神话传说,并且传承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艺术、手工艺制作和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文化表达。但随着和人北上,其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至江户时代,和人势力已推进至北海道南部,阿伊努人虽然饱受和人欺压,但仍在北海道拥有一定生存空间。

松前城下有一座三大块黑石堆砌而成的耳冢。这座耳冢,是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人在古代反抗“和人”(古代对非阿伊努人的日本人的称呼)欺压的一个缩影。在日语中,“阿伊努”和“啊、狗”发音近似。日本官方调查也显示,歧视阿伊努人是日本社会的顽疾。日本内阁官房阿伊努综合政策室2016年发布的一项全国阿伊努人调查结果显示,72.1%的受访阿伊努人表示现在仍受到歧视和差别对待,涉及职场、学校等各种社会场景。

经济活动

2012年,北海道的道内生产总值约为18兆4846亿日元。2011年,北海道人均道民收入为247万5千日元,排名日本第36位,低于日本平均水准。自1980年代开始,北海道的经济增长率就长期低于日本平均水准。1996年时,北海道的道内生产总值曾达到20.9兆日元。但在次年爆发北海道开殖银行破产事件之后,北海道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和日本其他地区相比,制造业占北海道经济的比重较低,而服务业则在北海道经济中有重要地位。

农业

北海道是日本众多农产品的最大产地,包括小麦、大豆、马铃薯、甜菜荞麦、洋葱、南瓜、玉米、牛奶、牛肉、轻种马等。

由于北海道面积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产品也存在差异。道南地区和后志综合振兴局以畜产品、蔬菜和果树等集约型农业为主。中部的石狩振兴局、空知综合振兴局和上川综合振兴局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地区是日本重要的稻米种植区,该地区生产的主要稻米品种包括“星之梦”和“七星”等。此外,这些地区还种植荞麦、蜜瓜、洋葱和甜菜等作物。鄂霍次克综合振兴局和十胜综合振兴局是日本最大的旱田农区,主要生产小麦、玉米、马铃薯和豆类等作物。宗谷综合振兴局、钏路综合振兴局和根室振兴局虽然气候寒冷,不适合耕种,但是是日本最大的大规模乳业地区。日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乡村振兴局以生产轻种马而闻名。

北海道地处寒暖流交界处,是绝佳的渔场。北海道的渔业养殖量、生产量、渔业经营体数、渔业从业者数和渔船数均居日本首位。按照主要水产品种类的不同,北海道的渔业可分为日本海地区、鄂霍次克海地区、太平洋东部地区和太平洋西部地区四大地区。北海道主要的水产品有大麻哈鱼黄线狭鳕秋刀鱼、乌贼、虾夷扇贝等。

工业

北海道的制造业始于明治时期的官营工厂,特别是造纸、钢铁、化工和机械产业在战前就开始发展。战后,重化学工业成为北海道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后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产业也逐渐兴起。食品、木材、造纸、钢铁、重化学等产业是现在北海道较为重要的工业部门,其中食品产业产值占北海道工业总产值的三成,是北海道工业体系中规模最大的产业。道央地区是北海道最重要的工业区,工业产值占北海道总量的近三分之二。室兰市是北海道工业产值最多的城市,其次是苫小牧市、札幌市、钏路市千岁市

北海道工业的特点是地方资源型工业(如食品、饮料)比重大,而加工组装型工业(如机械制造)比重相对较低。为促进北海道产业自立,推出了不同的产业特区计划,如以汽车、机械、化工为主的苫小牧东部开发计划和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的札幌创业创出特区。北海道曾有发达的矿业,特别是煤矿。然而,由于石油成为主要能源且煤矿开采成本高昂,北海道的煤矿相继关闭,现在只有钏路保留一处煤矿在开采。建设业在北海道经济中也占一定地位,其比重远高于日本平均水平。

服务业

服务业是北海道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观光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观光客源广泛,包括日本国内外游客,尤其近年来外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主要访问地区包括札幌函馆市旭川市和道东地区。观光业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商业和金融业方面,北海道较早进入大型化和郊外化的卖场时代。北海道政府采取措施以改善市中心商业区的空洞化问题。北海道也有一些创业企业,在大型商业企业中,HOMAC、宜得利家居和Seicomart等都源自北海道。在金融业方面,北海道拓殖银行破产给北海道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现在北洋银行和北海道银行是北海道的两大地方银行,札幌还设有札幌证券交易所。

信息技术产业是在北海道服务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樱花网络在石狩市建设了日本最大的数据中心。札幌车站北口一带聚集了许多中小科技企业,被称为"札幌硅谷"。此外,札幌科技园区还设有大型企业如富士通株式会社和日本IBM。

交通状况

陆上交通

公路:以石狩平原为中心,公路呈网状向四周伸展。北海道纵贯汽车公路(函馆市稚内)、北海道横断汽车公路(小樽—根室)。

铁路:石狩平原产业发达,铁路网密集,以札幌为中心,铁路通往四面八方。主要铁路有JR的函馆本线(函馆—旭川)、室兰本线(长万部—岩见泽市)、根室本线(泷川市—根室)、石北本线(旭川—纲青)、宗谷本线(旭川—稚内)。另外,随着津轻海峡线开通,本州岛和北海道间的交通变得便利,联系更加紧密了。

海上交通

贸易港有函馆港、小樽港、钏路港、苫小牧市。在小樽、钏路市间原有青函渡轮担当交通运输重任,后因青函隧道的开通,渡轮于1988年取消。

空中交通

新千岁机场坐落在札幌的东南面,有飞往日本本州各地的定期航班。

教育

北海道的著名大学有北海道大学北海道教育大学室兰工业大学、小樽商科大学、带广畜产大学、旭川医科大学、北见工业大学等六所国立大学和钏路公立大学等五所公立大学。其中,北海道大学是日本本土的七个帝国大学之一,亦是北海道教学研究水准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北海道亦拥有26所私立大学,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旭川大学、札幌大学、札幌学院大学札幌国际大学北海学园大学北星学园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北海道医疗大学。北海道各地亦有众多小学、初中和高中,但北海道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平均学力略低于日本全国平均水准。此外,由于适龄学生数量大幅减少,北海道在最近十年内已陆续关闭了多达451座道立中小学校。

追溯历史

考古遗迹的发现

旧石器时代开始,北海道就有人类活动的证据。最早发现的考古遗迹是位于千岁市祝梅的三角山遗迹,可追溯到约两万年前。此后,在北海道还发现了绳文时代的土器。在北海道,弥生文化并未传播,取而代之的是续绳文文化,一直延续到7世纪。随后进入擦纹文化时期,该时期持续到14世纪,是北海道最后的陶器文化时期。同时,沿鄂霍次克海岸地区出现了鄂霍次克文化,但随着爱努人的扩张,鄂霍次克文化融入擦文文化。从14世纪开始,北海道进入爱努文化时期,阿伊努人以狩猎和渔业为生,并与和人展开贸易和冲突。

幕府时期

幕府将北海道的东虾夷地和西虾夷地设为直辖地,但后来又成为松前藩的领土。1868年,明治新政府创建箱馆裁判所,并将北海道纳入新政府统治之下。然而,在1869年的箱馆战争中,旧幕府军占领五棱郭,并成立虾夷共和国。战后,新政府宣布在北海道设立11个国和86个郡,并创建了开拓使来推动大规模开发。政府鼓励失业的武士和士族移民到北海道,同时设置屯田兵制度以加强国防。此外,还有自发性的大规模移民,其中带广的成社是代表例。在这一时期,许多外籍顾问被聘为北海道的专家,他们为北海道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明治时期至昭和时期

1869年,明治新政府设立了箱馆裁判所,将北海道纳入新政府统治之内。然而,在1869年1月,箱馆战争爆发,旧幕府军投降后,新政府宣布在北海道全境设立11个国和86个郡。随后,新政府创建开拓使,开始大规模开发北海道。新政府鼓励失业的武士和士族移民,同时也有自发性的大规模移民。1882年,开拓使被废止,设立了函馆县、札幌县和根室县。在大正时期,北海道文化运动兴盛,教育得到普及。北海道大学成立,并出现了多份地方报纸。在昭和时代后期,北海道面临挑战和压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结束初期

在二战末期和结束初期,北海道经历了一段混乱时期。1945年,苏联占领了北海道北部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导致大量难民涌入北海道,同时引发了南千岛群岛的领土争议。同年10月4日,美国军队先遣部队登陆函馆市,占领北海道各地。北海道成为战后从海外返国的大批日本人的移民目的地之一。

战后时期

1947年以后,北海道成为与其他都府县完全平等的自治体。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北海道综合开发计划,标志着北海道进入了战后新的开发时期。在过去几十年里,北海道人口减少且产业结构转型。旅游业、商业和信息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并推动着北海道的发展。然而,北海道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赤潮频发

北海道由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的交汇,海水激荡可以卷起很多矿物质,而矿物质是海洋浮游植物所需的,人们充分利用天然渔场的优势发展近海的养殖业。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压力,北海道东部海域出现海胆三文鱼等大量死亡的现象,原因可能跟这一海域发生的赤潮有关。粗略统计死亡的鲑鱼有一两万条,而海胆更是不计其数。海胆和鲑鱼的大量死亡可能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赤潮有关。赤潮是一种海洋微生物泛滥的现象,藻类的泛滥可能导致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造成海洋鱼类缺氧,而藻类也可以聚集在鱼类的鳃部,也影响鱼的呼吸;还有一些藻类本身存在毒性,如果鱼类较多地吞食这类藻类,则可能造成中毒事件。赤潮中有毒藻类对人类也有一定的威胁。

树木乱伐

杉木是北海道岛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被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纸浆等行业。然而,由于需求的增加和不合理的采伐方式,导致了杉木乱伐问题的出现。这种乱伐导致了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杉木乱伐还引发了土壤侵蚀、水资源损耗和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对当地社区和自然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018年3月,日本林野厅首次实施了关于盗伐的全国调查。询问了从2017年4月到2018年1月间,北海道地区出现了8件。

鱼骨鱼鳞堆积

2024年2月,北海道函馆市浜町的沙滩被大量鱼骨、鱼鳞掩埋,这些骨头和鱼鳞,堆积在400米范围的沙滩上。函馆市政府表示,这些鱼骨鱼刺未影响渔业,也未接到市民投诉,政府制定的方针是等它们被沙土掩埋,自然分解。

环境保护

立法保护

日本众议院在2013年6月18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旨在保护国内水资源的“水循环基本法案”。法案将水资源定位为“国民共有的宝贵财产”,要求政府制定必要的法律和财政举措,在内阁设以首相牵头的“水循环政策总部”,综合推进与水资源有关的行政工作。此外,法案还规定政府有义务制定旨在保护水资源的基本计划。

清洁能源

北海道是日本面积最大的一级行政区,绿色能源丰富,《北海道全球变暖对策推进计划》指出,要通过全面推进社会各领域脱碳、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植物等自然资源吸收二氧化碳等手段,力争到2030财年(日本财年为4月1日至次年3月底)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3财年基础上削减48%。石狩湾新港区域建有23处风力电站、1座生物质能电站和8所太阳能电站,此外,100兆瓦装机规模的海上风力电站和以国产芯片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电站正在建设中。

风景名胜

北海道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北海道多样的自然景观,而且可供观赏的旅游景点也有许多,包括薰衣草故乡富良野、有珠火山和钏路湿原等。

薰衣草故乡——富良野

富良野的薰衣草田,位于北海道中心,是著名的薰衣草之城。每年7~8月,可以看到鲜艳的薰衣草争相开放,因成为“来自北国”等多部影片的外景地而名扬于世。到了7~8月是薰衣草开放的季节。在上富良野市区附近、可以眺望丘陵地带的面积达4.2公顷的薰衣草田和十胜岳群山的“日出公园”;位于中富良野,被称为薰衣草观光的发祥地、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很高的“富田农场”;“高原富良野”位于富良野市,具备住宿设施,且拥有3.5km的林间散步道和能够观赏薰衣草的露天温泉。

洞爷湖昭和新山——有珠火山

北海道著名温泉度假胜地—北海道洞爷湖也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湖。位于北海道内屈指可数的温泉地洞爷湖附近的有珠火山是一座非常活跃的活火山。实际上,有珠山早在1万多年前已经出现,在过去的百余年时间里频繁爆发,而每次爆发完后,附近都会长出一座新火山。洞爷湖周长43千米、直径11千米、水深达179米,是北海道地区极为罕见的不冻湖。乘座游览船可以欣赏到被称为“虾夷富士”的羊蹄山、洞爷湖中央的“观音岛”“馒头岛”“弁天岛”、以及1943年因地震突然生长壮大的“昭和新山”、以及有珠火山喷发的奇妙景色。

世界自然遗产“钏路湿原”和“钏路丹顶鹤自然保护中心”

钏路湿地平原形成于距今2万余年前的冰川时代,钏路湿原位于北海道东部的钏路市北面,是日本第一个在拉姆萨尔条约(有关水禽生息地的国际条约)上登记的湿地。总面积超过183平方千米,是日本最大的湿原。这里充满了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各种奇妙的大小生命在这里生生不息并脉脉相传。湿原内的野生生物计有昆虫纲1150种、鱼类35种、鸟类170种、哺乳类26种及600种以上珍贵的低层植物是各种野生生物研究的宝库。而寒冬时节还会有特别天然纪念物丹顶鹤的光临。做为联合国指定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目前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丹顶仙鹤的自然繁殖中心。沿长约2.5千米游人专用步道可以深入到湿地平原之中欣赏丹顶鹤、以及其他稀有保护动物。

北海道古老运河——小樽运河

小樽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大约在100年前,作为北海道的海上大门开始发展,后来成为指定的国际贸易港,鼎盛时期,无数的商船来往于此,继而也催生了金融贸易、工业制造的蓬勃发展,最终成了北海道的经济中心,被誉为“北方华尔街”。小樽运河全长1140公尺、幅宽20至40公尺,位于日本小樽市,是北海道惟一的、也是最古老的一条运河,与北海道的开拓历史同龄,约一百二十多年。当年的拓荒者为解决粮食、蔬菜、衣物等必需品的运输问题,设计并开凿了这条河渠。它是北海道拓荒历史的象征,也是拓荒者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巧克力饼干之园——白色恋人公园

北海道的白色恋人公园位于日本札幌,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个特殊的主题公园以北海道最有名的糕点之一——白色恋人饼干而得名。白色恋人公园中有一些欧洲风情建筑,其中包括了一座壮观的红色砖石建筑,这里还拥有美丽的花园,在春天和夏天时,花朵盛开,为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巧克力工厂参观区,游客可以跟随导游了解如何制作白色恋人巧克力并亲手体验制作过程。此外,还有一个蛋白巧克力展示区,展示了各种精美的巧克力艺术品和历史文物。除了巧克力相关的活动之外,公园还设有咖啡厅和餐厅,供游客品尝美味的甜点和其他当地特色美食。游客还可以在公园的礼品店购买到各种精美的纪念品,包括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巧克力、茶叶等。

相关文化

影片取景

《情书》

小樽是日本北海道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因电影《情书》而闻名,以其宁静与忧郁的氛围而著称。该市人口于1986年约为17.4万人,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相当繁荣。许多大型银行和公司都在这里发展,因此小樽有时被称为“北方的华尔街”。如今,小樽成为日本北海道最浪漫的小城之一。游览小樽可以从JR小樽站开始,附近有一个陡坡被称为“船见坂”。攀爬这个坡的半途中,你可以望见小樽港的美丽水景。船见坂也是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的著名取景地。沿着船见坂继续上行,会进入另一个陡坡,名为“地狱坂”。途中会经过富冈圣堂,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红色尖顶上悬挂着十字架,在碧空下熠生辉,景色迷人。

《非诚勿扰》

舒淇主演的《非诚勿扰》去年在中国创下惊人票房,带动取景地北海道观光人潮,旅游业者趁势推出电影套装行程,当地名产“白色恋人”饼干更把海报当免费宣传,在当地随处可见,连名古屋机场也看得到,可说是扬威日本。《非诚勿扰》当初超过一半的场景在北海道取景,电影大卖后,意外带动当地观光,舒淇也成为当地业者的最佳代言人,热潮延烧1年多,至今不减,包括温泉旅馆、商店、景点,不少地方都贴有电影海报,希望沾光吸人气。

参考资料

北海道岛.剑桥词典.2023-08-05

“北海道”的由来.中国新闻网.2023-07-29

北海道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8-01

国际观察|北海道开发背后的阿伊努人血泪史.新华网.2023-08-01

钏路湿原(赏丹顶鹤).日本国家旅游局.2023-08-04

..2023-08-05

日本北海道介绍.中信银行.2023-08-01

樱花树下最浪漫的奔跑.今日头条.2023-07-29

中国国家地理报道的北纬47°,藏着什么秘密.网易新闻.2023-08-05

..2023-08-05

绝迹百年棕熊重现日本北海道 当局:暂无危险不主动驱逐.齐鲁网.2023-08-01

日本北海道6.9级地震,多处建筑物倒塌,约300万住户停电,有伤亡.北京晚报.2023-08-01

一年遭受39次台风,自然灾害频发的日本,地理环境有多差.网易新闻.2023-08-01

日北海道降雨量破纪录 气象厅提醒居民保持警惕-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05

日本青森县和北海道多地降暴雨.今日头条.2023-08-05

北海道上演“冬季恋歌” 雪景如诗如画.今日头条.2023-07-29

寻找全球那些纯净草原牧场.中国广播网.2023-08-01

北海道海域首次发生严重赤潮现象,2万条鲑鱼死亡,未来5年或无海胆可捞.北京青年报.2023-08-07

日本杉木盗伐问题逐渐严重:是谁在盗伐日本杉树?.环球网.2023-08-03

大量鱼骨鱼刺掩.抖音短视频.2024-02-02

日本众院通过水资源法案 规定政府保护义务.中国新闻网.2023-08-03

一城一策,北海道加速清洁能源使用步伐.环球网.2023-08-05

..2023-08-05

夏季观光胜地的北海道富良野逐渐演变成四季型旅游目的地.今日头条.2023-08-05

北海道采撷薰衣草之旅-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05

日本北海道用中文发布观光信息 吸引华人游客-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8-05

秋日童话 异国赴美丽之约-宁夏新闻网.宁夏新闻网.2023-08-05

初见北海道魅力小樽.今日头条.2023-08-07

北海道小樽:电影《情书》的取景地,那年冬天的动人爱情在呼唤你!.顺德新闻网.2023-08-01

《非诚勿扰》热潮不减 舒淇成北海道"人肉"招牌.中国新闻网.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