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2
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教育,是古代贵族教育的基本科目,也是传统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周礼·保氏》记载: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日九数。
"礼、乐、射、御"被称为基本技能;而"书、数"则是高级技能。
在《周官》、《大戴礼记》中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周官》中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政,使为士君子,以承祭祀,主社稷,故谓之师。"
可见,当时学校的主要职责就是教授学生各种礼仪、音乐、射箭等基本的生存能力。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诗》、《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礼记》。这便是所谓的儒家经典。
从这些经典的名称来看,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官方教材,其目的是通过学习这些课程,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论语·述而篇》说:"古者富贵之子孙,多赖父兄之遗业以显荣。贫贱之子孙,或能读书习文,知礼节。"这里的读书、习文,指的都是学习传统文化。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儒家的经典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所说的学有所用,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谋生。而是要成为有理想、有能力的社会栋梁。所以,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呢?其实,这与古代的科举考试有关。在古代社会中,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经过科考这一关。如果连最起码的知识和礼仪都没有的话,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当然,除了科举考试以外,还有另外一种途径来获取官职。这就是当朝官员到各地去巡查的时候,当地官员必须向他们汇报当地的灾情、水旱灾害等情况。这就需要了解一些当地的山川、风俗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等。
想要当一个地方官的人必须要懂得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治理这个地方。所以,很多地方的父母都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学习琴棋书画、骑马射箭等等。
另外,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人因为精通某种技艺而被提拔重用。比如,东汉末年的名相陈蕃,就因为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成就,才得以担任太尉一职。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