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92
日军侵华期间,除了使用常规的枪、炮、炸弹之外,还大量使用化学武器。这些化学武器主要是毒剂,包括糜烂性毒剂、神经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等。
日军使用的糜烂性毒剂的配方主要有:芥子气、二苯氰酸酯(即敌草快)、光气和氯仿等。
芥子气是芥末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质,遇热后容易产生有毒物质——"黄樟素",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日本侵略者用其制造糜烂性毒气的效果比较好,因此将其广泛运用于战场,如1939年5月9日,第6师团一部向山西晋城进攻时,就曾使用过这种毒素。
二苯氰酸脂是一种剧毒品,主要用来制作烟幕弹和燃烧弹。该药毒性剧烈,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
据记载,1940年4月24日,第13军司令部参谋部作战课长李世英被炸身亡。当时爆炸现场有一具烧焦的遗体,经解剖发现死者胃内含有大量高浓度二苯氰酸盐。
敌草快是由植物碱、尿素及硫酸铵组成的一种有机复盐,呈黄色或绿色结晶状,味苦而麻,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臭味。
敌草快的毒性较芥子气稍弱,但在空气中易挥发,不易久存。由于它的毒性比前者小得多,所以多用于配制其它类型的有害气体。
光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化合物,无色、无臭,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现碱性反应。光气中毒的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氯仿是一种极易燃的无机化合物。1938年初至1940年春期间,中国战场上先后发生了几十起因误食了日军投放于战场上的氯仿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例如,1941年1月3日至2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第2、第3、第5、6、7、8、9、10、11支队和第1旅各部队分别遭到敌人投下的含氯仿气体的炮弹袭击,致使不少战士中毒死亡;同年7月下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也遭敌人投毒的破坏;同年8月初,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个营500多人也因吃了敌人的氯仿而中毒。
以上这些情况说明,日军使用的化学武器中,以糜烂性和神经型两种为主。
还有窒息性的氢氟酸类物质,它们也是日军常用的有害化学物质之一。
氢氟酸类化学物质包括液化的氢氟酸及其固体粉末,其主要成分为盐酸。
这类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腐蚀力,能够溶解钢铁、水泥等材料,并能使皮肤、毛发、衣服沾上白色粉粒或颗粒。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